批準文號:國藥準字Z20093506
【成 份】柴胡、黃芩、姜半夏、黨參、生姜、甘草、大棗。輔料為:乳糖。 【功能主治】解表散熱,疏肝和胃。用于外感病,邪犯少陽證,癥見寒熱往來、胸脅苦滿、食欲不振、心煩喜嘔、口苦咽干。 【用法用量】開水沖服。一次1~2袋,一日3次。 【規 格】每袋裝2.5g(無蔗糖)。 |
小柴胡顆粒特點:
選用優質道地藥材,嚴格依古炮制,從根本上提高和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和療效。
采用先進的制備工藝,不僅提高了產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、確保了產品質量穩定性,增強了產品的臨床療效。
質量標準大幅提高,采用黃芩、甘草的薄層定性檢測及黃芩苷的高效液相含量測定。
純中藥制劑,不會產生耐藥性,可反復多次給藥;劑型先進,無糖制劑,適用人群廣泛。
國家醫保甲類、OTC甲類藥品。
小柴胡顆粒產品概述:
小柴胡顆粒出自東漢醫圣張仲景《傷寒論》中的經典名方小柴胡湯。本方歷經近兩千年的臨床應用和驗證,在解表散熱,疏肝和胃等方面具有神奇的療效,是深受國人喜愛的感冒常用良藥,是公認的中醫八大名方之一。目前,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,小柴胡顆粒新的臨床適應癥不斷被發掘,適用范圍越來越寬,在日本,它更是一個用得最多,產量最大、研究最深的漢方制劑。
本方柴胡味苦、辛,微寒,有辛散苦降,疏肝解郁功效;黃芩味苦,性寒,善于清少陽相火。兩者配合,一散一清,更有清熱透邪,調暢少陽氣機之效。半夏、生姜性味辛溫,能和胃,降逆止嘔,消痞散結;人參、甘草、大棗可益氣和中,扶正祛邪。七藥配伍嚴密,相輔相成,寒熱并用,辛開苦降,補瀉兼施,既能清解少陽邪熱,又能調暢氣機升降出入。
已故著名中醫學家劉渡舟教授曾說:“小柴胡湯善開肝膽之郁,故能推動氣機而使六腑通暢,五臟安和,陰陽平衡,氣血調諧。”它功效快捷,治法奇妙,雖然方中沒有麻黃、桂枝,但仍能發汗;沒有芒硝、大黃,但仍能通便,沒有茯苓、白術卻能利水,沒有常山、草果,卻能治瘧。所以,劉教授稱它“不跡其形,而獨治其因,郁開氣活,其病可愈。”
現代藥理研究表明,小柴胡湯具有解熱、抗炎、抑菌、保肝、利膽、增強免疫力、鎮靜、鎮痛、鎮咳、抗過敏、調節胃腸功能、緩解和減輕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等作用。臨床上常用此方治療感冒發熱、病毒性肝炎、抑郁失眠等癥。
藥理作用:
明顯的抑菌、解熱、降溫、鎮痛作用。
降低毛細血管壁通透性,減輕水腫及炎癥反應;抑制抗原與IgE結合,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,減輕變態反應。
柴胡多糖可加速胸腺細胞的釋放,升高白細胞,增強機體免疫力。
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活力,保肝利膽,抗肝纖維化,防止肝硬化的發生。
顯著降血脂,明顯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,降低全血與血漿比粘度,可抑制血栓形成,防止動脈硬化。
鎮咳祛痰,促進咽喉及支氣管的分泌,使痰容易咳出。
適用范圍:
1、風寒感冒
本品是治療傷寒少陽證的名方,對體虛感冒患者,邪郁少陽半表半里之證有顯著療效。臨床常見寒熱往來、身體倦怠、食欲不振、低熱不退、胸脅滿痛、口苦咽干、心煩喜嘔、惡寒頭暈等,或惡寒怕風后心煩躁熱,自覺肢體緊束或背部有涼感。尤其適用于體虛患者、兒童、老人、婦女產后發熱或經期感冒以及胃腸型感冒的治療。此外,尚可用于流感防治、急慢性支氣管炎,肺炎,扁桃腺炎等。
2、病毒性肝炎
小柴胡顆粒對肝細胞上的HBs-Ag、HBe-Ag等有抑制作用,能較好地改善肝病理組織學,刺激肝細胞再生,阻斷纖維化的形成,延緩肝硬化的進程。方中有效成分柴胡皂苷、黃芩苷元、黃芩苷、甘草甜素等能有效抑制癌細胞增殖,明顯增強正常肝細胞的增殖能力,促進肝組織再生。近年來賈克明(1)、汪菊蘭(2)、李盈昌(3)等學者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,小柴胡顆粒能有效改善肝功能,降低HBeAg滴度和ALT水平,對各種類型的急、慢性肝炎均有一定的療效,對肝炎恢復期伴“肝病綜合征”(如肝區脹痛不適等)亦有良好的療效。
3、抑郁失眠
抑郁證的病因是情志內傷,病變以氣機郁滯為主,兼有血瘀、化火、痰結等,病理變化與心、肝、脾有關。張金茹(4)等學者證實,本品對抑郁癥治療總有效率優于“百優解”,而副作用明顯低于“百優解”。
柴胡、黃芩均有明顯的鎮靜作用,大棗有養血安神之效。諸藥合用對傷寒少陽證兼有失眠的患者有安神寧心之效。
除上述疾病外臨床研究證實小柴胡顆粒尚可用于急慢性腎炎、腎盂腎炎、婦女產后發熱、急慢性盆腔炎、更年期綜合癥等多種疾患。
● 參考文獻 ●
(1)賈克明.小柴胡湯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的研究[J].解放軍醫學,1990,1595-96.
(2)汪菊蘭.小柴胡湯治療肝病的臨床研究概況[J].醫學通,2004,19488.
(3)李盈昌.小柴胡湯的臨床應用[J].中國民間療法,2004,1248-49.
(4)張金茹.小柴胡湯治療抑郁癥40例[J].北京中醫,2003,22(5):38
link
友情鏈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