綜合療法治療膽石癥200例療效觀察
發表于:2015-08-19作者: 瀏覽:2595
綜合療法治療膽石癥200例療效觀察
浙江省臺州市椒江中醫院(318000) 應丹松 黃冬度
膽石癥是臨床常見病、多發病,它包括膽囊結石、膽總管結石及肝內膽管結石。筆者采用“三聯藥”結合耳穴壓迫及中藥健運牌胃進行綜合治療,療效顯著。
1 資料與方法
1 1 一般資料
200例中男性73例,女性127例;年齡最小21歲,最大82歲,平均48歲;病程最短8天,最長31的;膽囊結石158例,肝內膽管結石21例,膽總管結石15例,多部位結石6例;結石直徑在0.5cm以下者92例,0.6~1.0cm者76例,1.0cm以上者32例,結石最大為2 cm×2.1cm。
以上病例均經B超確診為膽石癥,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脅痛、口苦、腹脹、納差、便秘或便溏等癥狀,急性發作時則見右上腹絞痛、惡心、嘔吐、發熱、黃疸等。
1 2 治療方法
基本方組成:生黃芪20g、白術10g、茯苓10g、米仁10g、雞內金20g、谷芽15g、麥芽15g、甘草5g。
隨癥加減:脅痛較重者,加元胡、生蒲黃;寒盛者加附子、干姜;伴黃疸者加茵陳、黃柏、熱盛者加蒲公英、黃苓;濕重者加滑石、白寇仁;兼血瘀者加桃仁、紅花;兼氣滯者加柴胡、枳殼;便秘者加大黃、芒硝等。煎服法:涼水浸泡40分鐘,煎30分鐘,取出藥汁再重復,兩煎混合分早、中、晚溫服,一日一劑。
三聯藥為:肝膽結石片(四川旭化制藥有限公司)生產6~8片,每日3次;熊去氧膽酸片每次50mg×4片,每日3次;維生素C片每次100mg×3片,每日3次,飯后服。
同時配合耳穴壓迫,耳穴取肝、膽、膽管、三焦、十二指腸等,以膠布粘生王不留行籽,固定于耳穴上,每天飯后與睡前各按壓數次,以有酸麻脹痛及熱感為宜。
以上三種療法綜合運用,60天為1個療程,每個療程結束后進行B超復查,若結石未排凈,休息7天再進行下個療程。2~3個療程后評定療程。
2 結果
2 1 療效標準 臨床治愈:癥狀和體征消失,B超檢查結石消失;好轉:癥狀和體征減輕,B超檢查結石減少或變;無效:癥狀和體征減輕或無變化,B超檢查結石無變化。
2 2 治療結果 治愈61例,好轉123例,無效16例?傆行92%。
3 體會
肝膽結石片、熊去氧膽酸、維生素C三聯藥,具有消溶膽石、理氣調肝、和胃止痛之功效,達到溶解結石,預防結石生成的目的。王不留行具有清熱解毒、散瘀止痛之功效,入肝、胃經,固定于耳穴上并予按壓,有很強的利膽作用,能顯著降低奧狄氏括約肌的緊張性,促進肝細胞分泌膽汁,并能促進膽囊收縮、排空,促使膽石排出。膽結石的病因復雜,多因七情、飲食、勞逸致病,而諸多病因易損傷脾胃。另一方面膽石形成的諸因素,如膽汁瘀滯、細菌感染、肝汁化學成分改變等,也與脾胃的受納、腐熟、轉輸和運化功能關系密切。此外,膽石癥治療時間長,溶石、排石藥味多具疏利通下苦寒之性,久服必傷脾胃。故治療上須顧護脾胃以利于肝膽的疏泄。筆者臨床上將健胃法貫穿應用于治療始終,提高了療效,減少了不良反應。
(1999-07-03 收稿) 本文編輯:陳玉陽
刊于《醫藥實踐雜志》第14卷第1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