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能量原位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
發表于:2015-08-19作者: 瀏覽:2641
低能量原位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
唐仕明 董霞 蔡體章 任中志 周昕
(廣元市急救中心 四川 廣元 628017)
1997年7月至1998年11月,我國應用國產CS-2000型碎石機行原位體外沖擊波碎石術(ESWL)治療輸尿管結石267例,總有效率96.6%,無嚴重并發癥。報告如下。
1 臨床資料
1 1 一般資料:男215例,女52例。年齡:12-70歲,平均34.2歲。左側輸尿管結石119例(上段49例,中段5例,下段65例);右側輸尿管結石148例(上段52例,中段8例,下段88例)。本組43例為左右側同時存在結石;27例為同側多發結石。結石大。0.5cm×0.5cm~1.8cm×1.2cm。病程:首發癥狀1月內行碎石治療者230例,其中68例為絞痛發作時急診碎石。發病1月以上行碎石治療37例。
1.2 治療方法:采用國產SC-2000型水囊懸掛式體外沖擊波碎石機,日產EUB-305扇掃B超定位。治療工作電壓/放電次數:4.0-6.0kV/1800~2000次。治療體位:髂骨緣以上結石采用俯臥位,髂骨緣以下結石采用仰臥位。治療次數:1次206例,2次46例,3次以上15例。間隔時間7-10天。上段結石碎石前予以腸道準備。治療時無需麻醉和特殊用藥。
1.3 結果:本組267例中轉開放手術9例,總有效率96.6%。兩周內結石排凈率94.6%。68例急診碎石疼痛即刻緩解率100%,兩周內結石排凈率100%。病程1月內實施碎石治療有230例中,中轉手術2例,有效率99.1%。病程大于1月原位碎石有效率81.1%。本組除87%的病例有輕微血尿外無其他并發癥發生。
2 討論
ESWL治療輸尿管結石效果滿意,已基本代替了開放手術。
ESWL原位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的有效性主要與碎石機沖擊波質量、治療工作電壓、定位系統的準確性;結石的物象構成、輸尿管結石床的病理改變程度等諸多因素有關。并發癥的發生多與碎石機工作電壓的高低、放電次數及間隔時間關系直接。目前輸尿管結石碎石治療工作電壓多為8.0~15.0kV,有的甚至達18.0~24.0kV,以致碎石機,經生產廠家對沖擊波質量的改進,定位系統小C壁可沿橢球體中軸旋轉多方定位,治療床能夠三維六向移動調整,不但使操作極為方便,而且大大提高了定位的準確性。在離體碎石試驗中,我們將工作電壓設定在3.0~5.0kV、放電次數1500~1800次,能夠有效粉碎結石。在臨床治療時,考慮到沖擊波進入人體后能量的衰減,將治療工作電壓設定為4.0~6.0kV,放電次數為1800~2000次。本組267例輸尿管結石排凈率為94.6%,兩周內結石排凈率94.6%。病程1月內碎石有效率達99.1%。由于應用了較低的治療電壓,每次治療放電次數控制在2000次以內,復碎間隔7天以上,本組無發癥發生。懸掛的水囊經耦合劑厚薄適度、均勻涂布后能與皮膚良好接觸,本組未發生皮膚局部紅班、瘀血等情況。證實了低能量較之高能量不但同樣可獲得滿意治療效果,而且能夠大大降低并發癥的發生。
本組病程>1月的37例中轉手術7例,有效率僅為81.1%,療效較差。與其病程較長、結石在輸尿管局部嵌留過久、結石床局部粘膜水腫、結石被輸尿管粘膜包裹、結石與輸尿管壁間無間隙存在、沖擊波能量在第二焦點被傳導衰減等有關。結石在輸尿管局部嵌留,對輸尿管長期刺激,常在結石遠端形成炎性肉芽或息肉或管壁炎性狹窄,導致輸尿管梗阻,對腎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,病例程越長腎功損害越重,使結石粉碎后也不能排出。本組68例急診碎石由于病程短,輸尿管局部病變不重,其治療效果尤佳,即使結石直徑>1.5cm也能順利粉碎排出。說明病程之結石大小更能影響碎石效果。因此,對于病程>1月的輸尿管結石可在試行原位碎石扣,輔以其他排石方法(如輸尿管置管等)并觀察排石效果。如效果較差,應考慮其他治療手段,不宜反復碎石,以免延長病程,加重腎功損害等。
2001年4期